早年背景与弘道女中
周觉昧于1903 年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牧师家庭里,在家中六个弟兄姐妹当中,排行第五。她自幼聪慧且读书勤奋,在宁波读完小学后,于1915年进入杭州著名教会学校——弘道女校学习,后于1919年从弘道女校毕业,是为该校第八届毕业生。任教一年后,周觉昧又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攻读教育学,兼学钢琴。1925年毕业后,出任浚德女子初级中学校长,任期四年。
弘道女校是杭州颇有名气的教会学校。1844年(清道光24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和北长老会传教士相继到宁波、杭州开展宣教,建立教会并设立学校。弘道女校之前身有三个教会女校,分别为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在杭州皮市巷创办的贞才女校(1867);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在杭州大塔儿巷创办的育才女校(1899),以及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在杭州珍珠巷创办的蕙兰女校(1902)。1912年(民国元年)这三所女校合并,正式定名为“弘道女校”,分中学、高小、初小三部,并有附设幼稚园。首任校长由美籍女传教士李维义担任。1914年(民国3年)美籍女传教士惠而生继任为校长。鉴于校舍分散,且房屋简陋,惠而生校长商恳于原先创办女校的三个差传机构,请求拨款购地建造新校舍。随着学校的扩展,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后经历届校长的努力,到1935年(民国24年)时,校园建设已基本完成,颇具规模。教会学校起初都由外国传教士掌管,从三女校合并成弘道女中(1912年)到1927年(民国16年)15年间,学校校长皆由美籍传教士担任,共三任,分别为李维义、惠而生和裴德生,其中裴德生任校长时间最久(1916-1925)。
由于这一时期发生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国内反帝运动风起云涌,反映在教育方面就是反对教会学校。在这种形势下,中华基督教教育会相应地在各教会学校实行“新学制”,调整了课程,宗教课程相对减少,教会学校自此成为独立的教育系统。后来,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又通过“将学校逐渐交还给中国人管理”,“由中国人做校长”等策略。于是从1927年(民国16年)秋季开始,弘道女校校长由中国人担任,首任中国人校长为倪雪梅,她是弘道女校第二届毕业生(1913)。在她任内,弘道女校由原创办的三个美国基督教差会移交给中华基督教华东大会及沪浙浸礼会两个中国基督教团体接管,并正式更改校名为“杭州市私立弘道女子中学”,国小和幼稚园仍附属于中学部。
校长其人与弘道女中
1929年9月,周觉昧受弘道女中校董会之聘正式就任为校长。她首先面对的就是全国范围内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作为一所教会学校,弘道要想生存,取得合法地位,就必须向浙江省教育厅提出申请,正式“立案”。周觉昧迎难而上,在较短时间内,一一解决了经费来源、课程设定、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问题,终于在1931年(民国20年)顺利获得教育厅的批准,为弘道日后的发展和声誉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是她上任以后所做的关系学校前途的第一件大事。以后,弘道规模日渐增大,学生纷至沓来。中国现代著名女教育家吴贻芳即曾就读于弘道女中。
周觉昧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作为一个教会学校的校长,她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生活俭朴。弘道的校训是:“爱勤朴诚”。她一年四季素妆淡抹,短发齐耳,从不烫发或浓妆艳抹。她的衣着质地虽好,但颜色淡雅,款式随众,显得整洁、大方,全无豪华奢侈之感。身为一校之长,她从不享受校长的特殊待遇。按当时教会规定,在职校长可建一幢住宅,但她以节约经费为由婉言谢绝,仅在高中宿舍的二楼安排两间房作为自己的住所,南屋为会客室兼教师会议室,北屋为卧室。
弘道女中是个教会女校,有着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宗教气氛浓厚,读经讲道,早祷晚祷,唱诗祷告,餐前谢饭等等,不一而足。特别是每个礼拜日,学校师生都要到教堂去做礼拜,那些不去做礼拜者则一律到教室去集中“自修”,留校教师点名“值班”,不能私自外出。宗教课是其课程设置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圣经课必修和选修均可,皆由周觉昧自己授课。她带领学生背圣经,查看圣经地图,讲授基督教教义,并且不定期地邀请传道人(曾邀请过宋尚节博士)为师生传讲福音,她亦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团契活动。
虽然如此,但周觉昧绝不拘泥于宗教课和宗教活动之中,除了过硬的文化课程外,周觉昧一向注重特色办学,她不仅利用教会学校的条件,对学生开展英语、音乐等方面的培养,还积极推广课外活动。体育运动就是弘道女中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弘道的办学特色。
早在1930年代初,弘道女中就建起了健身房、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令杭州各校叹为观止。周觉昧还组织学生们举办运动会,从徒步环行到篮球、排球,其规模在当时完全不亚于一些学校联合举办的大型运动会。除竞技类项目外,运动会上还有被命名为“黄叶秋风舞”类似于广播操的体操表演。校园内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周觉昧对此很满意。弘道女中的学生也很争气,获奖无数,篮球更是她们的强项。1931年,弘道女篮战胜杭高女篮,荣获全省女篮冠军。
抗战期间,弘道女中被迫迁校,先迁建德,继又去上海,与华东区基督教15所学校合并成为“华东联合中学”;后又到绍兴借当地教会学校越光中学的校舍,和嘉兴秀州中学、杭州蕙兰中学等校合办联合中学。1938年绍兴沦陷,弘道女中被迫停办。
1939 年秋,周觉昧赴美深造二年,获硕士学位。学成后,她谢绝友人的挽留,毅然回到华东联中效力。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占租界,联中被迫内迁。由于杭州沦陷,弘道落入日寇手中,周觉昧滞留上海,暂时进入一个棉毛厂工作,以谋生计。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弘道女中返杭复校。周觉昧承校董会之请,赴杭州筹划复校事宜。复校首先要索回学校财物。周觉昧赶在日军撤离前赴杭,一进弘道校园,但见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校舍虽在,却已遭敌伪严重破坏。门窗残破,四壁多处洞穿。原有课桌椅仅存200多件,残缺不全;大部分设施损坏散失,图书档案仪器等,荡然无存;钢琴从原来30多架减至7架……。目睹此情此景,周觉昧没有退缩,她大着胆子,在破败的校舍中住了下来。在两位男教职员协助下,周觉昧据理力争,索回了弘道遗留下来的全部校产。
复校需要大笔经费,浙江省教育厅补助的十万元,杯水车薪,其他经费只能自己想办法。周觉昧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遍访旧友新朋,到处寻求赞助。所幸弘道校友中有不少是在财政各界都有地位和相当实力的官员眷属,她们出于对母校的热爱,都慷慨解囊资助;弘道的前身贞才、育才、蕙兰三女学的原创办三个宗教团体也各拨美金赞助;众多社会贤达、士绅,以及学生家长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周觉昧还争取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数次“赠予”的食品、衣服、木材、水泥,甚至还有四头荷兰奶牛。弘道就用这四头奶牛办起了一个小型牧场,免费或低价供给牛奶给幼稚园、婴儿园的师生。
经费问题解决后,周觉昧立即开始整修校舍,添置设备,很快将学校修葺一新。复校后第一个学期,弘道只能借蕙兰中学招收一个班的初一新生。到1946年秋,弘道已基本恢复,正式招收初、高中学生,钢琴又增加到17架。到1948年夏,学校已有高中部和国中部学生400余人,教职员37人。此外,学校还有附设国小、幼稚园、婴儿园各一所。弘道校园内很快就书声朗朗,弦歌不辍,生机勃勃。社会各界、弘道师生都称赞周觉昧对弘道有“再造之劳”。
周觉昧意识到,要使弘道立足于杭州教育界,办好它,首要的是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要有一班志同道合、荣辱与共的得力助手。因此她招聘的老师都是毕业于教会办的名牌大学、国立名牌大学,以及从美国来的学士、硕士和博士生。周觉昧就靠着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角逐于杭州的教育界,渐渐地博得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周觉昧更是利用教会学校的有利条件,把弘道办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首先她聘用外籍教师来弘道女中教授英语。1946年(民国35年)前后,共有5位,她们都是独身女教师,有的是神学院研究生,有的是“中国通”,在求学时代就是学习中文的大学生。来自西方的教师发音纯正,语调自然流畅,注重会话。高中英语课教师全部用英语讲课、对话,课外每学期还举行英语比赛、表演会等。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学生对英语课很感兴趣,英语教学质量连年列于杭州中学前茅,杭城一些上层人士均乐意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弘道读书。弘道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学外语系深造的不少,在经贸、航空、邮电等单位任职的甚多。
弘道女中另一特点是设有家政课,从初一到高三,家政教师系统地传授环境布置、服装裁剪和缝纫、中西饮食餐点和日常烹调、礼仪、儿童教养和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毕业后理家、交际、做合格的家庭主妇创造条件。
弘道继续保持着其优良的体育传统,在1946和1947年浙江省运动会上,弘道女中的国中队获得两届篮球冠军,并获得宋美龄赠送的纪念品。除此之外,在浙江全省的脚踏车比赛,以及全省童子军大演习比赛中,弘道女中也都获得了冠军;高中部的学生代表还参加了全国第七届运动会。
周觉昧为了办好弘道,可谓呕心沥血,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弘道的教育事业。1948年,中共地下党派人进入弘道的师资队伍,组织师生成立“应变会”(又称安全委员会)护校,以迎接“解放”。时任中共杭州工作委员会书记的陈向明(女)于1948年1月奉派来到杭州后,即以弘道女中历史教师的职业为掩护,身穿蓝旗袍,外套红毛线衣,胸前挂着“十字架”,表面看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人,在弘道女中领导杭州市的学生运动。
坎坷的后半生
1949年建国后,根据中共教育部指示,在杭州市各中等学校进行调整时,弘道女中奉命于1949年下半年起撤消高中部,并入蕙兰女中,国中部并入杭女中。1951年秋,周觉昧因“身体原因”,自觉在新形势下难以挑起重任,遂辞去弘道校长一职,转到宗文中学执教英语。1952年,存世40年的弘道女中停办,并入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从1929年(民国18年)秋季起,直到杭州解放,周觉昧是弘道任期最长的校长,前后长达20多年之久,期间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历尽艰辛。但无论在何种处境中,她都为弘道尽心竭力,与弘道师生共克时艰。
关于周觉昧的晚年,遍查资料,所见无多,仅知她于1952年辞去教职回到上海,在一家香料厂工作。两年后,她去北京恩典院进修一年。50 年代中期,她来到苏州和嫂嫂、姐姐生活在一起。文化大革命期间,周觉昧因其历史背景历经磨难。“文革”过后,她的待遇得到恢复,由苏州迁回上海,和侄女生活在一起。2005年2月 25 日,周觉昧在其上海寓所亳无病痛、平静地离世,享年103岁。周觉昧终生未嫁,把自己的整个青春献给了弘道的教育事业;晚年历尽坎坷。她对主的忠心,她的敬业精神,赢得众多同仁和学生的尊敬和赞扬。她用她一生的美好见证荣耀了耶稣基督。
资料来源
- 陈伟著,《杭州基督教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6年。
- 舒华,“爱国爱教会的榜样——百岁老校长、杭州弘道女中周觉昧”。《基督时报》,2023年3月20日。
- “弘道女中”《百科知识中文网》
- “弘道女中”《百度百科》
- “弘道女中”《中文百科网》
- 其他网络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