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  — 1985

计志文

Andrew Gih

二十世纪中国教会著名,福音派领袖、布道家、奋兴家和慈善家。

1901年1月10日,计志文出生于上海,是计家的长子。父亲计友仁是位儒学家,在家里开设书馆,教导学生。计志文自幼从其父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母亲计陆氏信佛吃斋,贤淑达理,思想开明,在家里供奉祖先牌位,逢年过节,祭拜祖先。计志文幼时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年少时,曾跟随母亲去庙里烧香,听和尚讲经,也曾有机会翻阅过基督教福音书,但对宗教毫无兴趣,亦无好感。

计志文父母共生育四男三女。当他未满十岁时,三个幼弟先后夭折。看到弟弟们僵硬的身体,被放入长方形的盒子里抬走,看到大人们悲伤的表情和眼泪,他很难懂的死是什么意思,但人为什么会死,以及死后去哪里等问题却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中。

十二岁时,父亲身患重病,无药可医,很快去世。此后计志文随母亲度日,母亲每天起早贪晚,耕田织布,独立支撑家庭。计志文也时常帮助母亲耕种、施肥、担水等。看到母亲如此辛苦,他立志长大后一定做个有出息的人,以孝顺回报母亲。

为谋生计,计志文到一家布店当学徒。置身商场,他很快染上不少恶习。18岁那年,为学英文,他进入西方宣教士所办的伯特利中学读书,虽然他对学校的宗教活动和圣经课没有兴趣,但因为学校硬性规定,他不得不带着圣经去参加。不想,圣经却成了他学习英文的教科书。圣经中耶稣的话在他心里产生影响,使他渐渐感受到耶稣之伟大。

一次,内地会宣教士提班先生到伯特利中学讲道,讲题是:“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计志文内心深处被他传讲的信息所打动,神的爱进入他的心,使他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当晚,他第一次跪倒在神面前,向神大声呼喊说:“我的神,你是我的救主,求你怜悯我这个罪人!”从此,神除去了他一切的重担,使他内心充满了平安和喜乐。

1924年,计志文考入上海邮政局工作,收入颇丰,且有社会地位,前途充满希望。但他的内心并未因此感到满足。翌年,福州王载牧师到上海布道,计志文听过他大有能力的讲道之后,深受感动,遂请王载为他施浸(施洗)。此后,计志文更加渴慕圣经真理,热心参加教会各种聚会。他为自己取名“安德烈”,立志做一个领人归主的人。接着,他先后带领自己的两个妹妹和母亲信主。其笃信佛教的祖母起初对福音非常抗拒,但后来也在亲人的感召下,接受了基督。

1925年,在西教士卫克斯主领的奋兴大会上,计志文响应神的呼召,决志献身作一个传道人。但要舍弃收入丰厚的邮局工作谈何容易?但神让他在祷告中清楚地见到异象,最终他辞掉工作,别了母亲,走上传道事奉的道路。

他先后跟随布道家石美玉医师和丁立美牧师学习布道经验,曾多次随石美玉到各地主领奋兴布道会。不久,由桑达士牧师按立为牧师。紧接着到广西、广东、福建、厦门等地教会举行布道会或奋兴会。圣灵与他同在,使他讲道大有能力,每每在布道会结束时,都有数百、上千人认罪悔改,决志归主。

1928年1月10日,计志文从外地布道回到上海,在伯特利教会与张多加女士举行婚礼,结为夫妻。仅一周后,夫妇二人就应邀到杭州浸信会布道,他们的蜜月就这样在布道工作中度过的。

从1927年起,中国教会经历了一场属灵的大奋兴,这场奋兴之火直延烧到1930年代末。计志文是这场奋兴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1931年2月,计志文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伯特利布道团”。该团属卫斯理宗教会,主要成员有李道荣、林景康、聂子英、时约翰和宋尚节。计志文任团长,并和宋尚节一起担任主要讲员。他们于2月18日出发,四年间共跑了五万公里,足迹遍及全国133个城市,举行了3389场聚会,向50万人传福音,其中约有五万人决志信主。在悔改归主的人中间,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工人、农民、商人,也有青年学生和军人,甚至还有土匪、贪官、恶棍和谋财害命者。因着他们强有力的宣道和见证,所到之处,无不带来复兴。由于宣教工作的需要日增,伯特利布道团还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十个分团,传扬福音,复兴教会。1933年,他们还成立了“战区布道团”,专门向同日军作战的国军官兵传福音。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地方的教会也成立了布道团。

计志文和伯特利布道团,不仅把福音之火燃遍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也把福音的种子撒向满洲里、内蒙古、云南、西藏和新疆等边陲地区。1938年后期,计志文和欧伊文博士经云南进入越南,到河内和海防等地布道,并在西贡举行全国性的布道会,同样给越南的教会带去极大的奋兴。在宣道过程中,他们除采取个人见证、露天聚会、福音大会和奋兴培灵等布道方法外,也常有神迹奇事相伴随。计志文将伯特利布道团的成就,完全归功于圣灵的工作。

抗战爆发后,计志文将上海伯特利教会的同工,包括石美玉和胡遵理女士,还有神学生和孤儿等100多人带往香港,在九龙开办教会、小学和孤儿院。战乱造成许多孤儿流离失所,计志文响应蒋宋美龄女士的号召,分别在香港和贵州创办孤儿院,收容战地难童。不久,计志文到美国讲道并推动救助孤儿等事工,得到美国基督徒友人的支持,他们除志愿认领一千多孤儿外,还捐款支持计志文的孤儿院。计师母张多加女士隻身回到上海,在大西路租得三层楼房开办孤儿院,并得欧嘉灵女士为其得力助手。

1943年,上海沦陷,计志文带领100多个难童和神学生、教职员等逃难到贵州,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他们在毕节的孤儿院。长途奔波劳累,他的肺病发作,以致吐血不止,不得不赴重庆医病。在此期间,他仍经常应邀到教会和大学去讲道。

1946-1949年间,计志文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布道会”,从事布道和孤儿院事工。到1949年时,已收容100多个孤儿。但因新政府不允许私人兴办孤儿院,不久,计志文夫妇所办的孤儿院,亦被政府接收。

1949年2月,计志文应邀赴美,在美国基督教会芝加哥年会上担任讲员。计师母因肺病发作,赴香港医病。不久,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二人被阻香港。既不得返回国内,计志文就租借九龙佐敦道上的“快乐戏院”,作为聚会场所。每礼拜前来参加主日崇拜的都有1200多人。1951年8月,他与沉保罗等同工正式成立教会,由于聚会人数日增,他们就发动会众奉献,购地建堂。1956年10月新堂落成,取名为“中国布道会迦南堂”。

1950年,美国俄勒冈州卡撒达大学(Cassada College)授予计志文文学博士学位。

中国布道会在台湾的福音工作始于1948年,是由沉保罗牧师受计志文差派在台中开始的。起初他们一无所有,到1952年,他们购地建成一座可容纳400多人的礼拜堂,取名“思恩堂”。1952年2月,计志文牧师亲自主持了献堂典礼。此后,中国布道会先后在台北、屏东、台东、义林、宜兰、罗东、冈山、新竹等地,以及到原住民中间开始福音工作,设立教会。

1950年代初,计志文开始了在东南亚国家的宣教工作。此后数十年间,他先后应邀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开荒布道,建立教堂,主领奋兴会和布道会,为各地教会带去大复兴,成百上千人决志献身。计志文的宣教事工对东南亚诸国华人教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传福音的足迹遍及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环游世界达十五次之多。

在宣教过程中,计志文还因应华人教会的需要,先后在各地建立了多所神学院,其中包括上海伯特利神学院、杭州圣经学院、台中圣经学院、印尼东南亚圣道神学院、香港圣道学校和泰国伯特利神学院等,造就出数以千计的传道人。1981年,印尼圣道神学院为了纪念他,兴建起一座能容纳1200人的大礼堂,命名为“计志文纪念堂”。

计志文还是位慈善家,在其有生之年,为难童、孤儿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托儿所,其中包括澳门的儿童院“恩慈院”、印尼玛琅的中小学、台北的圣道儿童之家、马来西亚的圣道幼稚园等,为那些流离失所的儿童提供衣食住行和教育,不仅挽救了千百人的生命,还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计志文亦十分注重基督教文字工作,设立出版机构。早在1949年,他即在其中国布道会内设立出版部,1962年6月改为“圣道出版社”,出版《生命杂志》、福音单张和布道小册子等属灵书籍。

计志文于1978年10月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布道会总会正式退休。他从年轻时就患有肺病,经常咳血,但神恩待他,重用他,并借他成就了伟大的事工。1985年1月30日,计志文因胃癌住院手术。2月13日早晨安息主怀,享年85岁。2月23日下午,在南加州格兰戴尔的树木花草墓园(Forest Lawn in Glendale)内,为他举行了安息礼拜,他的同工萧振祥牧师担任主席,林景康牧师证道,李启荣牧师独唱了“圣城”,以纪念这位终生事主,且果实累累的神之忠仆。

资料来源

  • 黄灯煌著,《孤儿之父——计志文牧师传》,香港:基督教中国布道会
  • 计志文著,《五十年来事奉主》,香港:圣道出版社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