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  — 1932

湛羅弼

Robert E. Chambers

基督教浸信會在華文字宣教事業的先驅,基督教文壇驍將,中華浸會書局創辦人。

湛羅弼(Robert E. Chambers)於1870年4月24日出生於美國馬利蘭州的一個基督徒家庭,從小飽受基督教信仰的熏陶,稍長即決志獻身宣教事業。從美國浸信會神道學院畢業後,就被按立為牧師,到巴爾克浸信會牧會。但他內心懷有更遠大的抱負,就是要把福音傳到中國去。不久,他如願以償。1895年,湛羅弼被差派到中國兩廣地區從事宣教工作。

到達廣州後不久,湛羅弼就乘船前往廣西梧州傳福音。當時廣西人對西方宣教士極為仇視,梧州尤甚。在他之前的浸信會宣教士,如紀好弼、湯傑卿、士文等牧師都曾到梧州宣教,而且都曾遭受當地民眾的凌辱與逼害,有的險些喪命。當地士紳們甚至開會議決:永遠不准西教士入廣西境內;永遠不准任何人在廣西開設福音堂。湛羅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梧州的。

1896年,湛羅弼帶著其中國助手譚保德先生到達梧州。他們不避艱險,幾經周折在當地購得民房一所,遂將其改建成為佈道所。鑑於當時的環境,他們不能在公眾場合傳福音,只好利用裝修房子的機會,每天耐心地和工匠們談道。聖靈開啟他們的心,待房舍修好後,竟有四位工匠接受耶穌基督做他們的救主。此後,湛羅弼親手建立的這個佈道所,就成了廣西宣教的大本營。

在梧州宣教三年後,湛羅弼重返廣州。他不僅擅長於講道和教導,而且尤擅文字宣教。1899年,他在廣州東石角的浸信會堂開創了美華浸會書局,專門從事基督教文字宣道工作。說起來非常奇妙,早在1880年,在紐約的一位青年華僑陳錦勝先生,因在街道上得到一份福音單張,並由此認識並接受了耶穌基督。自受浸成為基督徒後,他決意一生為主作工。有一天,陳錦勝有機會到費城,參觀了那裡的浸信會書局,此後他就希望中國也能有這樣的書局。幾年後,陳錦勝回到廣州,先在東石角的浸信會傳道,後在連縣浸信會被按立為牧師。在許多年裡,他對設立書局一事禱告不輟,直到去世。八年後,湛羅弼實現了這位前輩的願望,在廣州設立了一所浸信會書局。

湛羅弼的作品豐富多彩,他所著的中英文書籍,既有短小精悍的福音單張,也有洋洋十多萬言的巨著;既有靈修或文藝小品,也有神學理論的著作,其中尤以他與張亦鏡合著的《中國今日之所需》最受國人的歡迎,其銷量達150萬冊。英文書籍中以《紀好弼傳》最為中國讀者所喜愛。此書譯成中文後,曾在《真光》雜誌連載了22期,不但把紀好弼牧師的生平事蹟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且真實地反映出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歷史變革,對研究中國近代史頗有價值。

湛羅弼不僅博學多才,而且目光遠大,辦事精明強幹。更重要的是,他慧眼識才,善於用人。當他創辦美華浸會書局之始,他的主要助手,在印刷方面有李會珍先生;在寫作方面有陳禹庭先生,二人皆是廣東新會人。陳禹庭學問和文筆都很好,凡湛羅弼所發表的中文作品,都經過他整理與潤色。還有紀好弼牧師和陳夢南先生協助翻譯方面的工作。此外,更有一位馳騁基督教文壇的健將張亦鏡先生,幫助他主編《真光》雜誌。共同的志趣使二人成為莫逆之交,有人把他們之間的關係比作大衛與約拿單的友誼。在經濟方面,有士文牧師,和在汕頭的艾博士(Dr. William Ashmore)等人鼎力支持書局。艾博士曾捐獻一筆巨款作為建造書局房舍之用。

湛羅弼於1898年在東石角浸信會堂創立美華浸會書局;1902年,書局遷入廣州沙面新建之房舍。同時創刊了《真光》雜誌,這是中國基督教最早創辦的期刊。《真光》雜誌不但開基督教期刊之先河,其後也成為基督教刊物中的佼佼者。尤其在1924年,當反基督教風潮最烈之時,《真光》雜誌挺身而出,站在護教立場上,有理、有力地駁斥反基督教的言論,令不少反對者也不得不嘆服。許多人因讀《真光》而讀聖經,由反對基督教者轉變成為信奉基督的人。

1915年,浸會書局在湛羅弼的擘劃下,在廣州市中心購地建樓,名曰“光樓”。1925年,因受廣州罷工浪潮的影響,他們決定將書局遷往經貿繁榮的上海。1932年,一座八層高的“真光大樓”在上海圓明園路落成,遷入之時,美華浸會書局正式更名為“中華浸會書局”。自此,書局的出版物,不但供給華南教會的所需,而且擴展到全國。因此對中國教會的貢獻更大,對全國信徒的影響更為深廣,中華浸會書局的業務也取得飛躍性進展。遺憾的是,就在中華浸會書局的樓房落成之後,湛羅弼卻因病安息主懷,回返天家,其遺體葬於上海。威林士博士(Dr. J. T. Williams)繼任為書局總幹事。

中華浸會書局自1899年起,到1932年湛羅弼息勞之日止,所出版的書籍共約四百多種,其中銷量達十萬冊以上的,有《表彰真道》、《闢邪歸正》、《耶儒辨》、《耶墨辨》、《大光破暗集》、《要道五答》、《中國今日之所需》等。這些書籍不但風行全國,而且遠銷到全世界各地華人教會。因閱讀這些書籍而得救、得造就、得奮興的人不計其數。湛羅弼的另一貢獻,就是他為中國海關徵收書藉的入口稅一事,竭力與海關當局爭辯,最終獲得免稅,使中國學者得以用比較低廉的價格閱讀到世界名著。

斯人去矣,但湛羅弼的遺作與遺範卻長留人間,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人離暗就光,棄假歸真。

資料來源

  • 歐陽佐翔著,《前賢景行錄》。香港:浸信會出版社,1984年5月。
  • 吳立樂編,《浸會在華佈道百年史略》。香港﹕浸信會出版部,1970年再版。
  • 網絡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